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文化革命”结束以后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的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的讨论。197610月,危害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是党内仍有人继续坚持的方针,阻挠对过去的的错误所进行的拨乱反正。华国锋在1026日提出:一定要注意,毛主席批过的、讲过的不能批。汪东兴把这个观点写入197727日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社论说: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至此形成了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实际上坚持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维护过去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还制造了新的个人崇拜。两个凡是的观点受到了人们的抵制。1977410日,邓小平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这是针对两个凡是而言的。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19786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再次对“两个凡是”提出了批评。1978510日,在胡耀邦主持下,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5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转发了这篇文章。文章说,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主要报刊都刊登了这方面的大量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为人民所接受和肯定。这场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理论准备,对于端正思想路线,纠正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全会决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全会认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指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全会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等九人为中央委员。全会决定恢复成立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些人事安排,从组织上加强了中央领导机构,保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这次全会后,从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实际工作的领导来说,邓小平已经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及历史意义作出了明确的阐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彰显,经历实践的检验愈益深远这一伟大历史转折,将历久弥珍、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