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代号:DFH-1),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4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卫星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东方红一号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卫星于5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20216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迄今仍在轨运行。

荣誉奖励

1978年,东方红一号多普勒测速定轨系统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和1981年,东方红一号采用的无机温控涂层和有机温控涂层技术,先后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1985年,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得中国首次颁发的科技进步特等奖 

文化特色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历史意义

东方红一号升空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有力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